花灯历史悠久,它的特色在于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不流失传统性和民族性。纵观历史,赏灯习俗始于汉,盛于唐,其中到宋代已风靡于民间。元宵节放灯时间,汉朝仅张灯一个晚上,到了明朝朱元璋时,规定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,延至十七晚落灯。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元宵观灯习俗,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。这说明花灯审美是华夏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,中华民族有着丰富而悠久的花灯审美传统。在开封,无论是花灯灯会,还是花灯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,无不具有传统、民族特色。佳音2016年的灯会所展现的彩灯就特别具有民族特色,全国各地的花灯既具有现代化,又体现传统与民族,互相照应。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人类开始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。《周礼、司恒氏》载“凡邦之大事,供烛庭燎、烛麻烛也”,可见,周朝就有了烛灯。到了战国,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,这在 屈原《楚辞》中就有所表述:“兰膏明烛华铜错”。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。《 西京杂记》载:“汉高祖入 咸阳宫,秦有青玉五枝灯,高七尺五寸,下作蟠螭,口衔灯,燃则鳞甲皆动,焕炳若列星盈盈。””到了唐朝,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,京城“作灯轮高二十丈,衣以锦绮,饰以金银,燃五万盏灯,簇之如花树”。这之后,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。 |